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道衍献计燕王,朱棣准备去京师 (第6/6页)
名门,懂得一些学问,但在国子监,还是差了太远。 皇上若真想在国子监选拔人才,也不会找她。 传闻是徐妙锦哀求皇上,希望找点事做,皇上无可奈何,才答应了下来。 徐妙锦登门,程师周也只是随便应付了两句,安排人寻个住处,便不再理会。徐妙锦也不客气,知道山不来就我,我来就山的道理,直接上了点薄厅找了一份国子监名单,并对往日表现做了调查。 国子监的学子是可以直接授予官职的,但监生的生活,并不好过。 按照明代规制,国子监监生每个月初一、十五休假两天,其他时间,不是上课,便是自习。比如说初二、初三会讲,初四背书,初五、初六复讲,初七背书…… 不是会讲、便是背书与复讲。 一个月中,大致十三天的时间都在背书,八天复讲,剩下的便是自修、检查学业、参与活动之类的时间。 相对后世不要求死记硬背的科学化教育,国子监可谓将死记硬背发挥到了极致。 每个监生都必须熟记文词,通晓义理,三天一检查,每次检查,都需要背诵大诰百字、本经百字、四书百字…… 背不过去,打十板。 打的可不是手心,而是屁股…… 每个月还要写六篇作文,经义二道,四书义二道,诏诰、表章、策论、判语内科二道…… 想偷懒都不行。 对于明初的国子监而言,人才还算是用心的。不过,多数为正统儒学之士。寒梅惊雪的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