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11章 (第1/3页)
为了避免文臣完全压过武臣,罗幼度利用迁都,制造中原派系与南方派系的矛盾,分化他们的力量,不至于一方独大。 此举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只是在政治斗争这方面,武臣真的比不上文臣。 甭管中原派系与南方派系的矛盾如何,但只要涉及文官利益,两个派系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放下矛盾,一致对外。 相反武臣之间,屁大点的问题,都能闹得面红耳赤,为了点点面子,能够闹得老死不相往来。 在封建时代,文官掌握话语权并非没有道理的。 宋白在庙堂上是一个小人物,但他作为士林的后起之秀,已经成为文坛新生代的领袖。 他若出事,对于士林来说,将会是一场浩劫。 而士林恰恰是文官的后盾,人才储备基地。 罗幼度并未等殿下的文武官员出班议事,而是看着文臣中那位老者,笑道:“张尚书,好久不见。你是文儒领袖,正好朕最近在读孔孟,有一句话未解,希望张尚书能够替朕解惑。” 老者姓张名昭,可不是三国时的那个张昭,他本名张昭远,字潜夫,避后汉高祖刘知远讳,改名张昭。 他是当世公认的士林大儒,名望与窦禹钧不分伯仲。 窦禹钧重在教书育人,而张昭重在校释古籍六经。 当今天下流传的六经,大多都是他所校释的版本。 除此之外,他也是多朝元老,经历唐、晋、汉、周、虞五代,在两年前以吏部尚书的职位致仕,赋闲在家。 如张昭这样身份地位的老臣,即便致仕,若有需要也是能够参加朝会,面见天子的。 张昭听罗幼度率先询问,作揖道:“陛下请讲。” 罗幼度道:“刑不上大夫,此话何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