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1 (第1/4页)
表面心迹。 不与太子一脉同流合污,也不向建斌表明心志,更不与建彦议论朝中之事,一副月清风高之相。 身为丞相,不持立场。两党相争,必然将砝码压在了爹爹的头上。既不能成为同党,那便是敌人了。而敌人的下场只有一条,那就是死。 所以才遭到李盎的弹劾,无端丢了性命。 丞相府中搜出的那一箱赈灾粮饷,定是李盎暗中所为,而真正的幕后主使或是御史大夫赵无碌,或是太子建彰。 爹爹死后,皇上为了平衡两方势力,相位悬虚,其职务由赵无碌与马德庸分担。 近几年来皇上膝下一直无所出,年前美人孙氏诞下一子,取名建瑞,正是取意“祥瑞之兆”,望宫中祥吉瑞丰,多子多福。 建瑞年幼,又是皇上的心头rou,对两党尚未构成威胁,也就暂且无性命之虞。 我在京都时,只晓得和建彦玩闹,对朝中之事几无所知。 未想到平素祥和的皇宫内,居然暗潮涌动、杀机四伏。 当日被匪徒追杀之时,便有了疑心,李盎一介廷尉,位职九卿,怎会有如此能耐,胆敢赶尽杀绝,原来这背后有太子和御史大夫撑腰。 如今细细想来,不寒而栗,涔涔汗珠似骤雨般淌下双颊。 不论爹爹选了建彰还是建斌,我们陆家便从此卷入了皇位争斗的漩涡之中。胜则盛,败则亡。胜之忧心自保,败之三族咸夷。 倘若站在建彦这边,更无异于以卵击石。以建彦在宫中的地位,即便三公齐护,也难成大事。 选也不是,不选也不是。 此刻我才知道爹爹为何整日与建彦对酒吟诗,原来他们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