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06 (第1/4页)
忽视了客体的需求性,别人愿意听吗?你就说;别人想接受这方面的知识吗?你就强迫接受,带有‘自以为’和‘强迫’性质,不利于优良人际关系的建立,如果‘好为人师’的人有真本事,也只会因为这两种性质,不断热脸贴冷屁股,如果没有真本事,说出来的生活常识经常是错误的,经验都是迂腐的,那只会给别人带来困扰,也让自己不能认清自己。” “人之忌,在好为人师,这句话是孟子说的。前人说的话可能并不完全适用于这个时代,但还是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的,我们中国人,推崇虚化若谷,有才能的人尚且要谦虚做人,好为人师已经是一种不谦虚,自我夸耀、自我满足的状态,以这种状态为前提,就已经是做人的很大忌讳了。谢谢。” 正方一辩坐下,反方一辩站起来,余光瞥了韩赟一眼,给自己打打气,略带紧张地:“主席好,评委老师、同学,大家下午好。正方提到辩题的时代性,正好是我方想说的第一点,辩题确实不具有特殊时代性,孟子所处的时代,尚且有百家争鸣,儒墨名法道……各家发表各家言论,各家争论批评,又相互学习。‘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有知识的人设立私学,教授知识,有这个前提,才有百家争鸣,而这个前提,就是好为人师,有学问有知识,没有自己藏着掖着,故作谦虚,而是分享发扬。” “孔子周游列国,推销自己的思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因为本身思想与当时诸侯争霸的需求不符,遭受了很多白眼、嘲笑和讽刺,那时别人眼里,孔子是不是‘好为人师’?正方说这个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