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雄霸海外_第53节 造船(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3节 造船(二) (第2/4页)

,他不仅组织人手把山里的杉木砍倒运走,还把各地的木厂的那些卖不出的杉木一扫而光!

    这才是造舰的关键!

    造舰成功必须选用充分干燥的木材,要求是将木料中的水分降低到20%以下,这要求把木材妥善储存上好几年的时间,在战时,不可能保持充足的适用木材供应,军方只能使用干燥程度不够或者质量稍次的木材来造舰,造出来的军舰因为含水量多,易于变坏腐蚀,招致灾难。

    理想的状况是用干燥的木材慢慢地造船,让船的框架和外壳自然干燥,然后进行后续工作,这样,造好一艘船,至少要花上3年,最好是6年,不过在紧急的情况下,6个月也能够造好一条船。

    使用各地木厂储存的旧木头能够很好地派上用场,其中有些木厂,将木头放在通风透气又不被雨淋到的地方,立即能够用于造舰!

    干得漂亮不算,闽北地区苦寒,民众生活艰辛,颜清泉从那里拐骗了一万多人口回台湾!

    除了他之外,东南府还派出了不少人,过海到达各个船厂,以高价招募了大量的造船师傅和帮工加入了高雄船厂。

    闽省的造船业久负盛名。

    其有历史传承,明永乐元年(1403年),朝廷命福建都司造船137艘。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先后7次下西洋,所用的宝船不少是在闽江口一带制造的,最大的44.4丈(约150米)、宽18丈(约60米),每船平均乘载400~500人,最大的达1000人。从尺度、结构、装备等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