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7 (第2/4页)
而, 这次要谈的国政却是大夏的立国之本, 科举。 说到这科举,难也不难, 说它不难吧,因为古往今来有太多文人墨客写它了,光是考生脑中的文章就不下五指之数;要说它难,那真是太难了,写科举, 要怎么写,你是夸它呢?还是贬它,夸它,怎么夸,都是老生长谈,光是如何夸出新意就已经足够伤脑筋了。 况且,科举本来就如同走钢索,越往前掉落的人就越多,如果这次复选的题目真的单纯夸科举制度,那基本你是在钢索上淘汰的那一批了。 若说要贬,那就更不能了,大夏以科举立国,科举乃是国之本,你说它不好,脑袋还要不要了? 记得这次复选考试的时候,几位考官就跟看戏似的,看着那些考生急的抓耳挠腮,有趣得紧。 而江陵之所以能被当今圣上点为状元,除去他之前成绩的积累,其实最重要的还是他复选的时候所做的那篇策论。 他关于科举的见解可谓让人拍案叫绝! 思路的巧妙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这次考试的精髓其实就在于体察上意,表面上题目是要写你对科举的看法,但究其核心,是要你猜出当今统治者对于科举的看法。 比如说,现在国家奉行的学说是儒家,但为何统治者要要推行儒家,还不是因为儒家学说正合统治者的意思,也符合当时国家的国情,故而儒家学说盛行,可君不见一千年前,当时国家奉行的学说可是法家! 法家这样体系周全,对国家影响深远的学说都能衰落变革,可见没有一种政治是一成不变的。 一种政律的变革都需要底下人的推动,这时,有才且会体察上意的人就十分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