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千三百三十八章配不配 (第4/4页)
其实就类似于齐桓公,尊王攘夷,通过建立一个敌人,试图把国内的资本家团结起来。但显然懂王的实力不够,没能成功。 夸大蛮夷的强大,这点是不会改变的,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把大家团结起来,一旦没有敌人,资本家就要散伙。可问题是就算蛮夷强大,很多资本家也不想团结,毕竟团结对他们没有好处。 反而和蛮夷合作更有好处,就好周幽王想要压制申国,结果申国联合犬戎里应外合直接杀了周幽王。 所以再夸大蛮夷也没办法真的把各势力团结起来,蛮夷强不强无所谓,重要的其实是对内部的控制。 所以美帝的资本家目的不在于蛮夷,而在于自己内部的政敌、盟友,这些才是最重要的目标。这也是分封制度的一个玩法,不要认为分封的诸侯真的会团结一心对抗蛮夷,没有这个必要。 除非这个蛮夷很弱又很有钱,那么他们倒是愿意一起分赃。如果是这样,他们肯定要说蛮夷很弱,不会说蛮夷很强。 如果真的想要开战,会说蛮夷很弱,打就完了。如果不想开战,只想控制内部,就会说蛮夷很强,然后从内部压榨。 这也是很基本的政治手段,属于古今中外都是如此,打仗的时候,就算敌人很强,也要找到弱点。就好像赤壁之战,虽然曹cao很强,但还是要分析出他的十个弱点才行。 如果只说曹cao强,那就别打了,直接投降算了。战略上蔑视对手,战术上重视敌人。 所以有时候政客说话是反着来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如果他们说蛮夷很强,说明他们的目标其实不是蛮夷,而在于内部。如果他们说蛮夷很弱,那说明他们真的可能要打仗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