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55.通风报信 (第2/5页)
“名可名,非常名。”前一个“名”是指沿圣人之道行走所得到的名也即“朴”(二十五章);中间的“名”是名词用作动词,即“求得”、“占有”的意思;后面的“名”指功利之名。“常名”指常人所追求的名也即功利之名。 开头一句,揭示的是人们的价值观问题,价值观不同,人生追求和所遵循的道路就不同。不同的追求,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会。圣人内求,所得之名,虽虚而实;常人外求,所得之名,虽实而虚。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无:道性。最根本、最一般的宇宙法则是化生宇宙万物的原动力,故“名天地之始”;有:道体。化生万物的最原始、最基本的物质,故“名万物之母” “有”属于物质范畴,而“无”则是和物质概念相对立的概念。如果把“有”界定为具体的物质,那么“无”就是具体的物质之所以存在的结构方式、时空关系、运动和变化形式等等,也可以用“自然规律”来概括。“有”和“无”不可分,有“有”就有“无”有“无”就有“有”纯粹的“有”和纯粹的“无”是不存在的,它们相互对立、相互依存,也就是老子所说的“有无相生”(二章)“有”为实“无”为虚,道体为实,道性为虚。彼此阴阳对立,虚实相合,共同构成宇宙的始母——道。 有和无的对立统一是现实世界最一般的存在方式。把世界的本体看作是精神的(无)或者物质的(有),都是主观片面的、非辩证的。老子的有无论是辩证本体论,即从世界的本体上确立了对立统一规律 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