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人生已多风雨(下) (第1/4页)
俺叫魏淑芬,女,29岁,至今未婚…… 串词了…… 我叫李翠凤,女,25岁,马上要结婚…… 李翠凤是个农村姑娘,家中几代都在地主家做长工。感谢华夏的解放,使她家摆脱了被剥削和压迫的宿命,从此站了起来。 作为村里,乡里,甚至周围几个乡镇中第一名首都大学的毕业生,李翠凤需要感谢的人很多,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父母与兄弟,更要感谢姜老师,哦,现在称她为“姜阿姨”,再过三个月,就要叫“mama”了。 第一次见到姜老师,还是首都刚刚解放的时候。那年,李翠凤年满6岁…… 姜秀萍,岛青人,幼年时父母双亡,被一女中校长收养。她读完中学后,在学校任职。1938年初,倭军占领岛青,此时姜秀萍的养母已经去世。她与学校几名进步的青年教师联络,一起去往革命圣地安延,参加了革命。 两年后,由于她表现出色,本人年轻,文化政治理论水平较高,又有丰富的革命经验,被推荐进了泽东青年干部学校进修,并分到了高级班(第一班)。学习期间,姜秀萍与同班的孙承相识,相爱,并结婚生子。 1949年首都解放后,姜秀萍带着两个儿子留在首都,照顾公婆。她加入刚成立的首都教育局,并勇挑重担,组织工作队下乡开展扫盲工作。姜秀萍选中的第一个下乡地点,是北郊的西北旺乡,这里离城较近,交通便利,适合工作队开展工作。工作队的成员在地方政府的配合下,分头进入各村进行宣传。 姜秀萍来到了分配给她的钱家川村。在村长的介绍下,她来到村长的堂弟李文家中,开始第一次工作。 李文有四个孩子,老三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