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052 长安难居 (第4/5页)
的美德。只要够醒目机灵、懂得言行所止,难道还得每天在心里默念一百遍“我爱大行台”? 离开北华州后,他们也没有就此返回,而是沿关中平原北部的郑国渠故道往长安去。贺拔胜在京兆周边还有几处园业,循郑国渠故道前往长安则是李泰的提议。 郑国渠是关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引泾水注于洛水,横切整个关中平原北部,至今仍在发挥着农业浇灌的作用。 只不过由于关中常年战乱频生,郑国渠也难免年久失修,河渠也因此变得断断续续,只有一些民间私修的堰埭仍然具有蓄水放水的功能。 李泰行经这些堰埭便停留下来,将其水文地理详细绘写下来,并就左近乡里寻找乡人仔细打听这些堰埭的施工概况。 贺拔胜见到李泰这些行为也若有所悟,便开口问道:“你是打算沿洛水修筑一些渠堰水利?这些事务费工费料可是不浅啊!” “事在人为。” 有什么事情外乡来客也可cao作、并且能够结好乡情,还不会触犯朝廷的禁忌?答案自然是水利。 李泰入乡伊始,乡人们便受大户蛊惑、霸水斗争,水源便是农耕生产的命脉。他很早就有在这方面用功的想法和思路,但之前种种客观条件都不具备,也止于构想。 现在有了贺拔胜和若干惠的产业和势力可作借仰,一些想法便也有了cao作的空间。这种事情大有大的做,小有小的做,如果能够保证利人利己,何乐而不为? 眼下尚在收集资料、整理思路的阶段,李泰也就不言之具体。沿郑国渠故道考察一番,便同贺拔胜一起往南面的京兆而去。 随着渭水渐近,乡野中的氛围也变得嘈闹起来。坞壁防戍等军事建筑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