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嘉靖_第132章 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2章 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 (第1/4页)

    《大明时报》已经开张了。但要起到监督官员的作用,还缺乏数量庞大的记者群体提供各地的新闻。

    朱载圳让王锡爵办的就是这件事。

    朱载圳道:“元驭(王锡爵字)兄,我有两件要紧差事,同时也是苦差事要你出京去办。这件差事办好可能需要至少三年的光阴。”

    王锡爵拱手:“只要是有利于朝廷,有利于百姓的差事,别说三年,就算三十年臣也会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王爷尽管吩咐就是。”

    朱载圳走到墙上挂着的《大明堪舆全图》前:“之前咱们商议过,要在南直隶及十三省建立皇家报社的分社、印刷分馆。

    而且每一省都要招募五十名以上的记者。甄选记者的事万分重要。

    记者一定要生性高洁,有胆量,敢于为百姓发声,敢说真话、实话,不能屈从于当地官府。

    我希望你出京,办好在各省创建分社、印刷分馆;招募记者这两件事。”

    王锡爵道:“王爷放心。臣一定不负所托。”

    朱载圳叮嘱王锡爵:“记住,记者是咱们《大明时报》的根基。你要从各地的举人、秀才当中好好挑选。每一个人你都要亲自见!”

    朱载圳将记者的招募范围缩小在举人、秀才群体中是有原因的。

    在大明,地方官府轻易不能逮捕这些有功名在身的人。

    譬如一个县令要抓一个秀才,必须先报府一级的学官衙门革除其秀才功名;抓举人更麻烦,要报到省里的学政衙门革除其功名,还要在按察使衙门备档。

    记者如果写文章抨击地方官。地方官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