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民国之南洋明珠 第59节 (第4/9页)
西,已经算是港岛荒僻的所在了,稀稀拉拉的这种窝棚不绝,渐渐地有了一家两家厂,厂门口人群排起了长龙。 他们的车子到了一家纱厂门口,这家厂门口也是围了很多人,看见车子过来,看门的守卫叫:“让开,让开,让车子进来。” 车子进了纱厂。余嘉鸿见到了大表哥的朋友赵老板。 赵老板带着进纺织车间,戴着头巾,穿着围裙的纺织女工在纱锭前来来往往,咔嗒咔嗒的机器声,繁忙一片。 这位赵先生的家族在上海是开纱厂和纺织厂的,自从1932年日本人打了上海,赵家在租界的厂没什么损失,但是租界外的几家厂损失惨重,他们一家子都觉得日本人野心勃勃,所以前几年就来香港买了地,在这里开了这么一家厂,也算是分担风险。 现在赵家上海几家厂为了不落入日本人的手里,在迁往重庆途中,不过实在是困难重重。 虽然中国海军以同归于尽之决心在长江口与日本海军对峙,但是日本的飞机太多,中国飞机就那么点数,他们家的纱厂的设备原料,在搬迁中损失过半,甚至他的兄长也在工厂搬迁途中和工人一起被日军飞机炸死在黄浦江上。 赵先生心痛也庆幸,至少赵家有先见之明,在香港开了纱厂、纺织厂和印染厂,如今厂里日夜倒班,将布匹送进内地保证民生之用。 表弟兄俩一起参观了赵先生的厂之后,去赵先生的办公室喝茶,余嘉鸿将他们的来意说出来:“赵先生,您来自上海,最近从上海来了很多老板,在战乱中他们一时间无法重新开展生意,而逃难的人群也涌入了这里,您也看到了门口的排队的人都在等着厂里能给他们一口饭吃。您这里定然有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