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3.06章 永恒之心 (第7/9页)
这种的共振持续了上亿年后,这些顺着潮落兴起消亡的有机反应,这些积累有机物中,某些在震荡过程中日益规律化的大分子,突然决定进一步,突然决定变成了一个更好地利用“地球周期效应涨跌”的存在。 就这样,有机质犄角旮旯内,开始了“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 原始地球最终有机质垢层中,一些大分子突然从最原始的散户,变成一个专业吞并其他小分子的结构。 围着热涌喷泉这个稳定的区域,在含碳的泥垢中,出现了原始蛋白质拼装结构,开始增生。再然后形成了双螺旋,开始了复制,生命诞生了。 最原始的生命,是能在大量的自然周期共振下诞生。 而高级的生命仍然是,是能利用门槛较高的周期——例如所有的动物都是在春天交配,然后在秋天囤积能量。 至于文明,则是在智慧的层面利用周期更长!并且用这些更大周期的积累对抗小周期的变化。 例如文明最标志性象征,就是天文历法的诞生,这预示着能把握住打猎、采集的最佳时期。然后发展出来耕作仓储,来减少小周期中狩猎采集的不确定性 而到了星际文明状态,在微观、宏观上,都要把握住更多周期。例如利用太阳的爆发周期、星云悬臂转动效应,调整星海航行路线。 失去环境有序周期会怎么样?人类在星海航行初期,认为没事,只考虑冬眠熬时间,飞船有机物循环利用可以补充新陈代谢,却没有考虑人类作为一个适应星体的生命,在失去自然星体周期调节后,从心理到生理上一系列熵增事情。 深空航行,人类发疯的事情屡见不鲜! …… 话题回来,现在呢,宇宙是遵循一个大周期兴衰变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