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854节 (第3/6页)
怎么控制的?” “说说湮灭粒子技术,说说……” “这项技术真的是可控的吗?是怎么实现控制的?” “……” 李明和阎耀军顿时就更加迷茫了。 最开始他们说不知道,发现大家都不相信,后来就干脆说些大家都知道的基础,“首先说好我们没有参与项目,但研究是很厉害的,用了很多高端的一阶材料,否则怎么可能抵抗那么高的温度?” “这个发动机很重啊,达到几万吨!” “制造好发动机,下一步就是制造超大型的航天飞船啊!” “这可是千亿级别的项目。” “研究速度出乎意料的快,也非常顺利,现在才是第一次测试,估计再过几年,就能进入太空了……” 最后一句话得到了肯定。 很多人对于研发速度的判断也是如此,现在只刚能进行飞机降落,研究一切顺利的话,几年以后就能够升入太空。 …… 几年,升入太空。 这不是凭空的猜测,而是按照正常研发速度的预估时间。 任何超大型的设备,每一次做测试都会发现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 光压发动机更是如此了。 王浩对于设计有信心,但制造牵扯到了材料性能,却不是百分之百有把握的,第一次起降测试结束,后续的检测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 比如,内部有隔热材料变得干涩,就直接影响到了材料的寿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