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871节 (第3/6页)
机研发速度的同时,还在分析测试成功的可能性。 有些人看好,有些人不看好。 “越是复杂的航天科技,失败的可能性就越高,就像是火星探索工作,前苏国失败了无数次。” “甚至说,他们成功的次数都很少。” “火箭发射都是如此,更不用说光压发动机了,现在只是进行高空测试,但那个大家伙,出现一点问题都会是大问题。” “上一次测试成功,但就只是起降而已,这一次是要升到万米以上高空,也会进行多方面的测试,失败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 “如果失败了,岂不是会变成灾难?” “这有点可怕了。” 当然也有很多期待的声音,但期待中的担忧还是有的,毕竟光压发动机实在太庞大了。 国内的声音还是正向的。 国外就有很多不和谐的声音,好多人直接表示希望测试发生意外。 这主要出于一种竞争和嫉妒的心理。 近些年来,种花家前沿科技进展实在太多、太快了,光压发动机更是不可想象的技术,让其他国家都只能感叹技术差距之大。 这就像是百年前,有的国家都已经开始研究原子弹,而有的国家连原理都搞不懂,听到消息都感觉是无稽之谈,直到那两颗原子弹释放出载入历史的烟花。 两者的军事科技水平差距之大,不能以道理计。 现在大部分国家都没有完善的航天技术,最多也只能发射小型卫星,太空推进器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霍尔推进器也只存在于理论中。 结果…… 种花家已经在研发光压发动机?两者的差距之大,完全让人看不到希望。 阿迈瑞肯,更不用说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